2021年第一季
过去的一个季度在社交网络上输出较少,撑不起一篇吐槽合集。
但是!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把吐槽合集全面进化,升级为一部综合性刊物,Jon’s Quarterly Journal(简称JQJ。版号待申)。
旅行者一号(代发刊词)
回龙观著名的生活家、卤煮爱好者、北京地区穿秋裤非遗传承人Jon先生要办这本期刊,我是没想到的。
众所周知,他本质上是一个不愿意进行自我暴露的人。虽然与此同时他在微博上发布了多达15088条消息,并且在3个社交媒体上保持着几乎同步的更新——
但我知道,他只是抱着向宇宙广播自己频率的想法。他觉得,也许某一天,某一条消息就会被近似频率的飞行器接收到。
就像那艘漫无目的的旅行者一号飞船一样。
是的,旅行者一号代表了人类的本质。它带着人类的名片和户口本,带着人类引以为傲的成就,本质上只有一句话:“交个朋友吗?”
他创办这本期刊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这本期刊可以废刊。
祝愿本刊越办越好。祝愿本刊早日废刊。
Showing(著名亚文化票友、回龙观mao片鉴赏协会会长)
2021.5.27
本季状态集
3.14 21:49
生活小常识:青团不要热太长时间。
@小核的北欧生活:虽然也替你难过,但是真的好好笑啊……
@来福福:这摆盘馅儿再少点就米其林了
3.16 23:01
这个三月唯一做到了深V反转的指数是:
3.18
B站回顾王自健的相声,弹幕动不动就“这都敢说”实在是……
最近还在回顾《戏说乾隆》,听到当年精良的台词文本不禁想,当年的编剧可正经是饱读诗书出来的,我已然算半个爱书之人依然是这点文化水平,往后……
总结起来就是一边上游活水越来越少,一边下游还一点点收闸。
3.22
这几天看自己之前发的东西,产出质量比较高的时间段都是情绪平稳/生活内容丰富的时期——我并没有生产段子,我只是在观察生活的时候不由自主发现了段子而已。
我不禁想,这到底算不算是创造力呢……
之前有人跟我说写段子/吐槽不算啥,我还有点挫败感,觉得自己某种程度上引以为傲的特质没有得到认同。现在随着产出不断减少,自己也开始嘀咕了
4.1 17:20
也不知这个开关突然想到了什么。
4.2 13:24
全麻手术醒来之后收获了此生最为奇怪最缺乏成就感的一个表扬:“(这个人)醒得挺好的”。
4.7 20:33
丁香花是北方版的桂花。
4.16
读梁漱溟先生《中国文化要义》 ,里面提及中国古代对于家庭/祖先/伦理纲常的信仰在事实上代替了西方宗教的作用。类似观点之前也看到过,不过之前的视角只局限在祭祀活动上,这次在书中第一次看到其他方面的叙述,即:对于“光大门庭”的义务感给了他们努力的目标和精神的寄托,而这恰与宗教给人带来的慰藉作用类似。
于是想到,如果以宗教教义来看,对所谓“传宗接代”的病态执着多少也可以解释了。
4.20 0:06
刚逛维基百科时看到了这串“咆哮40度”、“狂暴50度”、“尖叫60度”,是水手们对南半球西风带上对应纬度带的称呼。
——真的没有酒厂以此名称做一系列烈酒么……简直是现成的酒名啊(赶巧还是嗜酒的水手命名的)
4.21
重看才发现,护戒二人组决心独自上路之前有亲眼看到老甘掉落深渊这一番儿铺垫对于构造人物动机太有帮助了,让人一下想起《幽游白书》里幽助爆发打败不可战胜的户愚吕弟之前发生的类似事件(桑原:我谢谢你还记得我哪)
4.21 13:30
看完了《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从已知人类的第一幅地图一直讲到Google Earth——于是想起来,大概2005年前后第一次使用Google Earth把视角在地球上来回切换观察的时刻,应该是我此生在接触新产品时为数不多的科幻级体验感/wow moment之一
4.24 14:37
之前一直觉得南岛人/波利尼西亚人在太平洋上的扩张不可思议,史前人类如何能在太平洋尺度的水域上航行的呢?前几天看书才意识到,借助(持续而稳定的)信风的话,在太平洋上东西向航行也并非登天般难,某种程度上就像踏着传送带一样。
4.25 18:44
现在再看指环王重映,里面对二战的隐喻简直在情节中跳动……最明显的是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的恩特族=美国,直到它们亲眼看到“南边”遭到的攻击=珍珠港。
@来福福: 感觉更主线的隐喻是罗马和奥斯曼帝国?
4.25 21:34
才发现Mocha居然是摩卡的意思,Matcha才是抹茶的意思,敢情在日本的时候这么多次指着Mocha读抹茶全是大露怯啊…
4.29 11:10
不知是哪个孙子老师上传的地图。
图片
5.4 12:32
观摩了一下中药的熬制过程,之前从没想到过,竟然和最早的咖啡的做法是一模一样的……就是《荒野大镖客2》里面美国西部大开发年代的那种豪放煮法。
然后突然想起来,之前还真听过同仁堂开了养生咖啡,不过搜了一下跟我的想法不太一样,没有high-five,略感失望。
5.7
继续看《棉花帝国》,意识到上班拿工资这种看起来“天经地义”的谋生手段才诞生了不到200年啊,甚至在中国可能也就100年出头。
高中政治课讲剩余价值什么的,当时认为就是无聊且浅显的理论,一旦意识到这种“打工”的行为在人类历史上是多么反直觉/缺乏安全感的选择(直到今天也没完全解决对失业的恐惧),才突然明白这些研究和理论的立足点在哪。
5.16 01:04
提前一个多月买了核聚变周六场的票,不知怎的记成了周日场,刚刚找出来准备明早用的时候才发现错了
有点奇怪的是我现在除了有一点挫败感之外基本没有原本应该有的遗憾之类的……特别轻易地就接受了这件事并顺势决定明天多睡一会儿。
感觉现在的整个生活已经转变成了一场大型的”Whatever”或者”爱咋咋地吧”主题剧作。
@飞贼女王:我好像也是,有时候会直接跳过情绪反应阶段。。我统称为应激能力下降
@Jon_Showing:成佛在即。
5.18 20:53
收到了来自大学好友虽迟但到的高端生日礼物!
西安碑林博物馆出的拓片,一打开墨香扑鼻,至少得用了三瓶一得阁墨汁吧。
5.21 16:47
朋友们,金广发 is the new Papi!
@七个梦: 干嘛啊你!!
5.23 22:43
大学时刚看完《情书》的时候,在宿舍走廊碰到一个喜欢看电影的哥们儿,我说:“《情书》太牛逼了!”
他当时点点头说:“我看过的这么多部电影里,这是唯一一部看完之后立刻又按下播放键重看了一遍的电影。”
我一直记得这个独特的评价,在我后来的观影经历里也几乎没有配得上这个评价的电影。
今天看完重映之后,提到这个故事,突然想起机核评论《西部世界》的节目里,重轻/龙马老师提到的“二刷友好度” 问题,我立刻意识到,这两者间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精妙的安排,在影片最后一刻释放一个重量级的信息,以验证/颠覆之前所有的情节。因此,在第一遍看完的那个瞬间,会有强烈的“带着这个新信息再看一遍”的二刷诉求。
当然,《西部世界》所提供的信息完全是剧情向,重看也是验证之前所有二义性的剧情;而《情书》所提供的信息则与之相反,几乎是一种“情感”。这很可能才是它独特的地方,它把之前若有若无的、反复暗示的所有情感,在片尾满满当当地塞给你,让你怀揣着它几乎难以自处,只有通过再回到片中的世界才能疏解。
5.28
大脑衰老的结果是想整个活越来越难了。
5.28
也不知是谁写的,写得不错:旅行者一号(代发刊词)
本季照片集
闻
北京の夏の積雨雲、夏の期間限定の名物
本季作品集
3.25 21:20
看到一条号召抵制明星的微博笑死,朋友们,在这个时代大家非常有必要使用我花五分钟设计的这款“抵制通”了,买东西之前先查半小时它立场如何代言人是谁炒过哪个代言人做过啥立场不对的广告实际控制人是不是印度/日本/美国/韩国/台湾(地区)人。
@飞贼女王:要增加“对家”这个抵制分类,饭圈的韭菜们特别需要!![笑cry]
3.30 23:09
#相亲向的LinkedIn#
内容梗自《铡美案》 里的陈大官人和秦香莲女士,公主实在不知叫啥,在维基上大致划拉了个跟包拯差不多同一时期的
@疏雨洗钿:315看到过他的投诉,他说他本来下的订单是龙头铡,结果商家给的是狗头铡服务,他认为商家存在欺诈行为
@Jon_Showing:我也在地府315晚会看过
本季初体验
- 4月2日 - 人生第一次体验全麻
- 5月8日 - 人生第一次观看全本京剧:《锁麟囊》(B站,迟小秋电影版 / 听完信老在闲篇儿中的讲解后搜来看的,超好看,极适合入门)
- 5月19日 - 人生第一次到中国电影博物馆看IMAX GT电影:《指环王:王者无敌》(有点迟,希望还能保留我的影迷资格 / IMAX GT激光厅效果确实棒)
本季遗憾
还是没有拉到人一起去机核的核聚变。
——当然,连我自己都没去这点,我更是没想到。
5月14号晚上看到即刻上的@Xicvona 发了张门票的照片,配文字“现在就开始激动了”,还是有点羡慕的啊!她竟然不是“要我去”,而是“我要去”,也太酷了。
本季荐书
这个季度终于开始消耗通过各种途径囤了六七年的书了!有不少值得推荐的,最推荐的是以下两本:《野蛮大陆》、《江城》。
另外还包括:《环界》系列小说、《中国文化要义》、《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命运攸关的抉择》、《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都很值得一看。
本季播客
这段时间主要还是在补闲篇儿,尤其在住院的那几天里。
特地录下发出来的是下面这段,太触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