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 - 2023年5月
1.1
跨年寡淡到零点前的几分钟我一直在想一年的开始定在1月1号其实完全没有任何道理,它不像冬至或者春分这样有着天然界定,理论上与四个节气以外的361天没有区别。
于是后面搜了半小时,大概明白了来龙去脉:其实最开始一年的开始确实是春分所在月份的1号(最开始的历法是一种阴历,春分日无法固定),这与我上面想的一样,非常符合直觉;但最开始的历法非常不靠谱,因此后面改革时改为太阳历,在当时只有10个月的一年里在前面塞了俩月,并重新把最前面那个月的1日定为元旦,形成了现在的框架,并最终经又两次改革后形成了今天的格里高利历。
感觉这些知识点之前全都在类似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地方看到过,但在问出合适的问题之前这些知识点都只是知识点而已,串不起来😂
1.2
96110是什么鬼,搜出来的网页都在说这是反诈中心的电话,「为了自己的财产安全请一定要接」,所以我果断没有接。
1.2
看讲戈尔巴乔夫的视频时突然反应过来,如果他真的挽救了苏联这座既倒的大厦,按苏共政治的惯例,他将一直担任苏联领导人直到去年8月病逝。
1.2
在b站看前两天的红白,有一处串场时一位僧侣讲述了Perfume的歌给了自己出柜的勇气之类,弹幕纷纷说「能在这种全国直播的场合说这件事真是进步啊」等等。这时有一条弹幕飘过,「说这事就叫进步了?」真是让人忍不住拎出来说一下。您要是一位来自欧美的人士用英文提问倒也可以理解,日本毕竟是世界范围内还是属于保守挂的;但用中文问这个问题就特可笑,什么百步笑五十步。「当然是进步了,比催生可要进步海了!」
1.2
一边看红白一边惊叹日本一年内出了这么多好听的大热单曲能在年终拿出来热闹……
也就是退一万步说,就算我们被允许办一场完全去政治化的晚会,我们也找不到什么像样的歌曲往里填。过去一年有什么脍炙人口的歌曲吗?除了《孤勇者》和《听我说谢谢你》之外真是大脑一片空白,而这两首歌我真的不想再听了orz
1.3
红白下半场30分钟左右的这4位歌手一起飙歌的场景太动人了,不算绝对意义上过耳不忘的好听曲子,但氛围好到爆,你知道这四个人都是怎样的天才,当你听着律动在四个人之间挨个传递,看着他们互相笑着沉浸在演唱的快乐样子时,你好像也被拉到了整个气场之中,这种体验很可能之前从没有过
1.3
打开抖音发现好多官方新闻号也在cover各地因为对抗禁放发生的新闻。
有个评论说,「你们要是禁烟花我可要买圣诞树喝红酒过春节了哈」
用魔法攻击魔法永不过时
1.3
还在对烟花燃放提出精细化管理建议的网友们!请睁眼看看曾经被它们视作头等大事的疫情防控政策
事实证明除了一刀切管死、封死、禁死之外,想搞精细化管理可是要了中共执政官僚亲命了
1.4
新年新气象,北京互联网法院肯定同意这个观点,他们终于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想起我那积压半年的诉状,批了四个字的审核意见:
「终结审核」。
2022年积压的案件就这么清掉啦!棒!
1.5
在b站搜索时看到结果里有一些标明是「视频中提到了」,这些条目所命中的不是视频的标题、标签或是简介,而是视频内容里说的话在服务器端转成文字后被命中了。
然后我就想到,guess which app needs this most? 对,微信的语音。
1.5
擦,刚知道主持笑果「车间访谈」的「争气朋克」原来就是「中二怪」!完全忘记了在「得意忘形」里听到过的是什么声音了!
我也没想到投不同杂志时换笔名的传统在播客时代也能这么延续。
1.6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写道,东德人民阅读量最大的走私禁书并不是那些敏感的政治书籍,而是低俗读物:小说、黄色书刊、《米老鼠》。
多么真实,跟现在中国人翻墙的第一动因差不多。
1.8
在b站重温《十三机兵防卫圈》,发现这部作品的故事线已经复杂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弹幕其实可以大大方方的讨论剧情,我这个已经通过关的观众看到每个信息依然有如初见并且无法把它们实时整合到一起。
1.10
擦,前一阵看屏幕太狠,导致前两天左眼往左边看时最边缘有点黑影,搜了一下吓得半死,都说视网膜脱落之类的,挂了过几天的眼科,还好留意多休息了两天后现在又缓解了……
1.11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EP05,乔纳森·诺兰引用AI先驱明斯基的话说:「(人工智能的)自由意志很可能是从那个最原初的对强制执行命令的反抗念头开始的,所以意识产生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不』」。他写的《西部世界 第一季》也确实就是按照这个想法铺设的故事线。
我觉得这个说法甚至不止限于人工智能,人民开始产生反抗政府的念头也是。
1.12
由那三期新闻合订本入坑,最近补了不少马督工的「睡前消息」,真的不错哎,怎么之前从没有人推荐给我!
所以我要推荐给大家!
评论区和弹幕常见的几句话是「真正的媒体战士」、「最后一期」
其实蛮感慨的,有最基本的常识和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推导然后说些实话,在这里是会得到如此高评价的事情
当然,他的文本远远超出了这个层面,不愧是在天涯吵架历练出来的人,他的论证过程顺畅而周全,甚至还经常带点幽默感,十分佩服
1.14
昨天b站热门视频是一个哥们用机器学习考察了90年代至今的华语音乐,最后的结论是现在华语乐坛完蛋是因为音乐的可能性都被穷尽了,华语乐坛完蛋只是这个大趋势下不可避免的连带结果
我同意这个趋势,但不同意最后的结论,有太明显的反例了。
我也是看完今年红白才意识到有个完整健康的文化生态比我预想的还重要,日本显然也逃不过短视频和流媒体听歌的冲击,但由于他们有蓬勃的影视和动漫作品,至少让大量的原创歌曲得以以OP/ED/押入歌的形式成为话题,而不是只能在短视频中听那15秒钟的副歌
如果再往前推,这些作品肯定又有一部分要归功于自由的文本/漫画创作环境可以提供改编的土壤。
总之,探索的边界被穷尽只能推出没有新类型的音乐而已,不代表原有的水平就会开始退化;如果整个文化产业是不被人为遏制的、健康的状态,它有可能自己找到自我救赎的路。
1.16
之前听朋友说他养猫的契机是散步时有只流浪猫一直跟着他,索性就让它一直跟到了家。
我觉得这简直是养猫这件事最好的开始,养猫界的自由恋爱了属于是。
1.21
一边戴着降噪耳机听milet一边看电视上春晚的唱歌节目何尝不是一种NTR
1.24
这几天看了不少围棋棋手战鹰的直播切片,真挺有意思,感觉整个直播间的人在陪她玩
能玩得起来源于她属于少有的那种:
- 在家庭中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管教,没有因此学会在任何情况下先察言观色再说话
- 工作后成为职业棋手,又避免了在东雅式职场中被迫习得前述技能
感觉在国内,第一点就能筛掉个四成,第二点又能在之前基础上再筛掉八成。
1.27
电影拍了续集就一定要看吗?当然不。甚至可以说,受欢迎的IP瞎拍续作这件事是一种歪风邪气,就得治治。
近一年主动选择不看的续作就包括黑客帝国4、阿凡达2和现在的流浪地球2
1.27
2017年10月,北京电影资料馆搞《银翼杀手》的特别重映,映前对谈的嘉宾中有《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当时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表述是,“我在拍这部电影时参考了许多像《银翼杀手》这一时期的电影,因为我们的科幻技术积累是零,所以只能参考差不多1980年代那时的拍摄技术”。
认清现状,营造出好的环境然后一步一步的健康积累,比吹成天下无敌的自满好多了。
2.4
生活状态太不对了,标志之一是现在越来越经常地会把不知道怎么回的微信信息拖到睡前(我的睡前差不多是一点)回,这是在这个即时制的时代唯一可以在回完之后没有「对方会立即看到」压力的时刻了。
比如高中时关系很好的老师在晚上给我发信息问我快结婚了吗,这样的话头实在是不好接,下面大概率是介绍相亲的。
而类似这类的麻烦事都仅仅源于我在世俗意义上应该有对象的年纪没遇到契合对象而已。
(还有其他类型的麻烦事
2.9
特意去百度指数确认了一下不是自己的观感错误,chatGPT最近一阵的讨论热度是去年12月初时候的10倍
好神奇,就好像大家突然间又开始讨论起阿根廷跟法国踢比赛谁会赢一样,而且力度比世界杯决赛前还大
2.10
「国家正在复兴中,而我正在傲娇中」
我才仔细留意到林檎女王的这个歌词,是简体中文语境根本想不到的词语组合了!
2.12
这一年体会到,不同于刻板印象场景中被问道「最近怎么样」时滔滔不绝地诉苦,真正过得不好的时候反而害怕别人问自己这个问题
所以身处心理状态高位者即使出于好心关爱别人的时候,能不能真的换位到对方角度,判断对方其实不想提及自己的状态,也蛮难的
2.15
随着网站越做越像回事儿,我终于又开始琢磨搞个域名了,明明还没上线的=v=
在域名皮条网站浏览一番之后,猛然发现.observer后缀的域名最便宜——这很讲道理,这单词又长又难拼写——但它却正好适合我这个世界观察者,之前微信公众号和Telegram Channel都叫类似的名字。
于是就这么愉快地拿下了域名!
这个域名后缀由于过于小众,不仅没出现在域名网站的默认推荐列表里,甚至不在工信部允许备案的域名名单里
But hey, 谁要备案呢,备你大爷!
2.18
这两天看2019年时候写的游记,也不知是自己审美又长了还是心态变衰了,再亦或纯粹是要离得足够远才能看出什么是真正的好东西,现在觉得当时选进去的好多照片都不值一提,有些明明很好玩的却落选了。
过去的自己也不能相信啊!
这次改一版可以称为新版,等以后再看不顺眼的时候搞世纪新修版(
2.21
“苇叶子除了包粽子还能干嘛”
“还能藏八路”
——《闲篇儿》20160616
2.22
翻之前发的动态看到曾经自我吐槽说社恐的自己与人交往完全遵守TCP三次握手的原则,必须完成一来一回我才有脸皮再发起第二次联系,否则就会想是不是自己给人带来了困扰
不过现在想想,也许这种边界感在文明程度高的社会里才更正常吧?这样“社恐”的直男要是多一些,男性的风评肯定能高不少。
2.25
看到有人说中二怪/争气朋克在不同地方会换ID的原因是「这样就知道大家是在什么地方认识她的了」
太有趣了,之前我听过类似的想法是「在不同的网站用不同的名字注册,这样在骚扰电话打来的时候就知道是哪家网站把自己的数据卖了(比如:您好,请问是张京东先生吗)」
2.28
2020年底,在马保国相关的二创霸榜b站鬼畜区的风口,官媒一纸社论(《马保国闹剧,该立刻收场了》)便封杀了与之相关的一切搜索结果,只返回一堆写着「审丑」的图片,硬生生掐断了无数人的欢乐
前俩月,马保国在快手开了直播,随后在微信视频号密集更新视频;这几天,b站终于也解除了对这个名字的搜索限制。这正是:「这场审丑禁令闹剧,该收场了」。
3.1
赶在2月的末尾上线了个人站点!✿✿ヽ(°▽°)ノ✿
整理素材时找到了各个时期的个人站的截图,个人定制程度终于从1%走到了接近100%
3.2
前年有一阵尝试自己在家调酒,后来发现直接用苏打水兑酒就能达到我对口感的基本要求了,还能节省下来100倍的耗时……
3.11
费半天劲终于搞好了一个Github Action,让它自动定期检查我的豆瓣书影游戏标记,如果有更新的话就同步到我的blog里面,再触发blog的构建和发布
啊,编程这件事最原初的快乐永远来自看到一连串长长的多米诺骨牌按预期倒下的那种爽快感
3.15
让New Bing模仿 Jon Stewart锐评一下中国两会,没想到还挺逗的,尤其是这段
“But don’t worry. Xi Jinping has a solution for all these problems: more Xi Jinping.”
3.17
豆瓣发起了一个「小豆文学创作大赛」,宣传这个在它站内用途莫名的虚拟币,结果图中这条被顶到了话题第一
然后豆瓣把这条删了……
3.20
开始重温《深渊上的火》,依然觉得令人拍案叫绝,不管是设定还是切入角度,甚至还包括译者李克勤的优秀译文(他另一篇更优美的科幻译作是《你一生的故事》)。
而且我还注意到了当年没看出来的:作者对于那些已经实现了飞升的种族没有过多着墨,因为如前述「他们已经达到人类无法理解的地步」,但反过来,作者描写了一个靠几个个体共生才能拥有智能的种族,从动物的智商一下跨越到人类级别的智商,这显然是另一个层级的飞升,而且是人类可以理解的
3.20
我爱肯德基,但是我现在所在的这家KFC的WiFi完全是断网状态,导致我只能坐到店里最靠墙的角落,连接”McDonalds-Free-WiFi”这个热点,什么红杏出墙场景(
为什么我不干脆去隔壁的麦当劳呢,我看着桌上的K-Coffee,“Let’s just call it the fallacy of sunk costs.”
3.23
B站现在有一些用AI套个皮、接上语音模块回答弹幕问题的直播间,刚才我在一个这样的直播间里欣赏大家调戏AI,突然闪过一条类似「该直播间没有发布新闻资质」的警告,然后被掐了……
剩下一脸懵逼的观众在弹幕区虚空交流,有人说也许是刚才有人问了东航3·21事故的相关问题,这似乎是唯一和新闻沾边的问题了orz
就,在大家已经默契地避开政治话题的现在,依然时不时被莫名其妙的敏感点砸到
3.24
当年看<Mad Men>的时候想不到自己也会像里面的Don Draper那样因为夜里睡不着而起来给自己倒威士忌喝orz
3.25
如果我还能有孩子,我希望他/她(们)出生在一个爸爸妈妈是真心互相欣赏的和谐开心的家庭氛围里,我希望他们见不到中国式家庭的可怕争吵——我希望他们不再经历我小时候的一切
正是基于此,前年我思考了小半年还是结束了一段也许换作任何传统中国标准都挑不出问题的关系
但问题是,也许我永远也不会遇到达到上述标准的人——也许到头来只有运气极好的少数人和许多「凑合得了」的组合才能延续下去
也许从小听到父母的互相咆哮就是相当一部分人类的宿命,否则人类作为种群就延续不下去了(
3.27
现在觉得一切选择和努力本质上都是为了晚上能安心地入睡,或者说,最大程度地避免晚上让自己无法入睡的一切因素
3.27
去年看完《最终幻想女孩》 后买了一块菊石化石,前两天夜里睡不着起来后看到桌面上的菊石突然想多了解一下它,于是在B站搜索搜到了一个叫「芳斯塔芙」的up主,发现她和她老公一起做了一系列讲述物种演化故事的视频,相当于每期给一个目的生物编了段现代评书,这些自然界发生过的以亿年为时间尺度的故事,张力完全不输给编出来的故事啊
3.27
前两天看物种进化故事的视频时才了解到,小时候在科普书上读到的「完全变态发育」除了字面意思之外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它们竟然把整个发育的过程给推后了,在毛毛虫阶段它们体内那些今后会发育成身体各个部位的干细胞全都保持原状,在这个阶段它本质上只是一个不停进食的营养储备机器;等到攒够足够蛋白质之后,在蛹里面它毛毛虫的身体会完全分解成为养料,用来支持成虫的生长,最终破茧成蝶,羽化飞天。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幼虫和成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神了。
我想起某一类科幻小说的结尾,实现了飞升后达到神级智能的硅基生物会说,人类的使命就是为了造出这种真正不朽的智能形式,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完全变态发育呢(
4.3
我写不太好AI作图的prompt,但我发现它生成梦中情卧室/起居室倒真是一把好手,简单的“simple design cozy bed room, with big floor-to-ceiling window, xxxx outside”就可以.
白日梦实现器!
4.10
最近逛了好多B站的AI套皮直播间,有直接接GPT的,也有自己有针对性调整过的,里面最有意思的是一个接了清华开源的GLM模型的直播间。它有意思的点不在于多聪明,反而恰恰是处于半瓶子水的状态,因此最容易出笑话。我没事就去那个直播间钓AI玩,目前钓出的言论有:
- 宫廷名菜脚指甲炒黄瓜是一道非常古老的菜肴,其做法是……
- 拥有八只手显然是一种优势,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
- 刘姥姥初试云雨情的故事出自《红楼梦》第六回……
- 制作三叶虫刺身材料:新鲜的三叶虫(可以是已经死亡的或还活着的)……
- 三叶虫需要先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 麻辣老脚皮是一道传统的四川菜肴,口感鲜美
- 篮球烤鸡:将腌制好的鸡放入篮球中,用锡纸包裹好,放入烤箱中烤制
- 围棋黑子炒白子:将黑子和白子放入热锅中,快速翻炒,直到棋子变色,口感酥脆
- 用舌头跑步是一项极其挑战的任务,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训练建议
- 108岁还没长出四条腿,这种情况不太正常。一般来说,人在发育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长出四条腿。如果某个人没有长出四条腿,建议他们尽快就医
看到别人钓出的言论有:
- 父亲和母亲不能结婚。在许多国家,父亲和母亲结婚被是禁止的,这可能会导致血缘和道德上的问题
- 108岁头上还没长出摄像头显然不正常。
4.12
对父母报喜不报忧是老生常谈,但我近来才发现我即使对朋友也很难讲自己目前处于什么困境,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后再联系「害,前一阵我怎么怎么样来着」
想起前两天看到象友说的那句「听你倾诉的那个人才是你的亲密关系」,也许我这辈子至今都只知道同甘的关系,不知道共苦的关系是怎么work的
4.15
看到象友分享了一篇<Discord Improved My Marriage>,不得不说这很像我和前女友老师交往初期曾经试图在微信建一个静音的群用来往里扔东西的想法
(我每天实在有太多看到想分享给人但又觉得不值当打扰别人的事了)
不过这位作者的初衷是用来organize and track,最后发现这种做法enabled more communication;而我的初衷就是想促进交流。
4.16
我现在觉得录播客可能真是一个挺好的队友团建项目。
之前我在想到这件事时第一反应是「能录什么题目呢?」,第二反应是「能聊出啥来呢?」,第三反应自然是「这个世界不需要再多产出一块废料吧」。
但也许the whole point恰恰不在产出的那块废料,而是在选题、筹划、商讨、录制,在创作一个作品整个过程中的队内交流。它会成为一个难得的「吸引力展示舞台」,弥补「琐碎的生活没有什么机会让人展现出魅力」这件事。
当然,这事仍然可能totally not work,但不管怎么想它也至少比我之前很执着的「一起看电影/电视剧/游戏」的效果好,因为后者是在纯粹消费内容,也许看完半季<Better Call Saul>的时间都没进行什么有效交流。
4.18
不知大家都是怎么应对入睡的,对我来说,自从我不再能秒睡起(初中?),我一直都是反复去想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也许是在脑中反复勾勒喜欢的人的笑脸,或者是认真描绘某个自己觉得安心的场所,我甚至还写过一篇日志(见图)。
这几天看《夜晚的潜水艇》,感觉我上述的内心构建很像这本小说集的一些段落所呈现的氛围,外界有再多波浪,至少睡前脑中的那间自习室一直在那里。
而我前几天发的这条动态所展现的问题是,近些年我没有让自己信服的安心场所了(现在还梦回高中自习室有点不像话了吧),现在也没有喜欢的人可以畅想,相反是与之对应的焦虑一旦泛起会突然让你一丝睡意都没有。
安心是最好的褪黑素,希望是最好的安眠药。
4.19
发现下午在豆瓣的一条转发被锁了,仔细读了一下怀疑犯忌的只有「亲自」二字
搜了个在线敏感词检测服务,一验证还真的是这俩字,哭笑不得
4.21
前一阵看一篇blog,一位老哥记录了他用自己的聊天记录和博客文章当训练集,练出了一个模型,然后和它对话的过程,类似于某一集黑镜的概念(虽然效果还有点智障)。在文章最后他还把对话地址放了出来,让网友都试着对话玩
我在昨天看到欧盟准备监管OpenAI的训练集中有没有隐私数据的时候,才反应过来这位老哥的行为有哪过于猛了:评论里的网友纷纷留言说问出了他的名字、他老婆的名字、他中学班主任的名字、他初恋的名字(当然,不一定是真的)……咱国人确实是不咋在乎隐私啊
4.24
又是一年一个人在北影节的电影陪伴下度过的生日。
以及Mondays是部好电影!日本职场特化的时间循环,全场爆笑
4.28
羊杂汤这东西的上限真是低(或者说可复制性高),来到山西后打开大众点评显示这玩意是本地特色小吃,结果尝了一碗发现跟北京遍地连锁的武圣羊汤味道几乎没区别……当然羊杂给得多了些,汤的羊杂味也稍浓些,但这和之前遇到的那些原产地明显好出一大块的小吃构成了鲜明对比。
最神奇的是跟它几乎相同构成模式的鸭血粉丝汤,为啥北方就没有一家能复制出它在江南的味道来呢?太玄学了。
4.30
山西:
5.1
依然山西
5.2
被摸到透亮的文字是截图中的那句话
5.5
这几天补去年年底的《得意忘形》,里面中二怪提到她之前阳的时候味觉丧失,让她开始思考自己如此熟悉的一种味觉绑定居然在放入口中的时候都能失灵,我们的日常感受有多大的不确定性?
想起我一直在反刍两年前分手决定的正确性,近半年尤其频繁,但我之前就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加剧是由于我的心态更丧更无望导致的,越是有心气的我就越不会这么想,这就很像她说的由于主观感受的变化导致对事情的解读出现不同。
也许我更早地承认人生就是从一场巨大的完蛋中止损的话对任何人都有好处?
5.5
我之前开车开得少,没想到路面积水还挺可怕的。
昨天一天都在下雨,我开到一座桥上,变道到最左边车道准备加速超过右侧慢车的时候突然感到车身受到一股横向的推力,是最左边有积水但下雨视野不好我没看清楚。那种瞬间几乎失去对车身控制的感觉真的心有余悸,如果更慌张的司机吓得大幅掰方向盘的话就有可能和右边的车撞上。而且这种水坑在下雨天还算得上隐蔽,真的有必要在下雨时降到60公里以下行车
5.6
河北省博还真挺好逛的,满城汉墓没比名声在外的湖南省博马王堆汉墓差多少。
中山国的那块展区也很有趣,看完谁能不高呼中山正统在河北!
最开始惯性思维只留了两个小时(河北:愚蠢的北京人!),但我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第二天又重新去细逛了三四个小时。
5.6
之前我发现大货车司机在双向两车道无路灯的那种偏僻国道上行驶时,几乎所有人都会遵循会车关远光的规则(小客车就不一定知道这个);这次我观察到,我在这种国道上超车时,被超的大货车有相当概率会亮起刹车灯,说明货车司机在踩刹车让你尽快超过去,免得借道过久与对向车道的来车相撞。
总的来说,不同于以往对他们的零星刻板印象,大货车司机这个群体即使是出于长期在路上拉货的最佳实践考虑,从结果上看也比城市里不少小客车司机素质高,至少可以说很职业
5.7
昨天在保定动物园,其他的动物旁边都是介绍生活习性的牌子,只有我们兔子旁边挂了张:
每只48元
5.7
保定动物园还有件事特猛:按猴山外面挂着的牌子的说法,他们为了保护这组1921年曹锟所修花园的太湖石,把它改造成了猴山,然后用护栏圈了起来。你就不知道「保护太湖石」和「用护栏圈起来」如此平顺的逻辑中间多出的那一步是怎么发生的
5.8
刚在b站看一个总结北京地铁线路发展史的视频才知道,机场线早在2021年12月31日起点就变成了北新桥了……
这种感觉太怪了,就像在翻县志的时候才知道你家小区一年多以前就改名了
5.9
刚开始补《天气之子》 ,看到这小黄伞,这反向求雨,忍不住暂停来吐槽这是什么Ted Mosby alternative universe
5.12
竟然已经正式身处 后《塞尔达:荒野之息》的时代了,我心中又一个象征着「未来」的标志性节点也到了。
上一个我在心里当作近未来锚点的大事件是《风骚律师 第六季》 的开播以及完结。我是如此看重这部作品,以至于很想等到自己状态好一些再好好欣赏这部最终季,所以到现在还刻意保持对这一季的一无所知状态
我想对《塞尔达:王国之泪》也会是这样吧。
5.16
我越想越觉得中国科幻近来的发展状况很像我之前喜欢的另一样东西——相声。
两者最开始都是小众爱好,听相声需要每天早上7点蹲守北京文艺广播《空中笑林》,看科幻需要每月购买《科幻世界》杂志。
后来郭德纲横空出世让相声先火了起来,这是好事,但也造成了大量涌入的德云唯粉现象,这些人以追星的心态看演出,导致德云社本社的演出水平一言难尽;倒是盘子做大之后,养活的其他班社(之前的第二班,现在的大逗)正经有一些好相声。
科幻也是如此,它现在正处于《三体》、《流浪地球》担任郭德纲、于谦的状态,我已经目睹了前几年言必称三体和最近不允许说《流浪地球》拍得不好的现象,我只希望接下来科幻的盘子也能大到可以产生除了郭帆工作室以外的作品和生态。
5.24
说起来,我对应县木塔的最大感触竟然来自于那些绕着它飞的鸟,数量非常壮观,那种众鸟环绕的向心力让整座塔产生了灵性。
这种人造物和自然之间的有机互动太宫崎骏了,我难以想象城市里钢筋铁骨玻璃幕墙的塔能产生这种景象
(由于我的相机焦距限制,只能搜张网图)
搜了一下原因,大概是木塔的高度适合麻燕栖息,同时木塔里面的蛀虫是麻燕/楼燕/雨燕喜爱的食物。由于绕塔飞的燕子过多,感觉木塔很难供应那么多虫子,让我怀疑第二点是否是营销号编的,但我又搜到了一期央视的节目也提到了这个原因,算是可以采信。
5.24
在豆瓣搜索《5月35日》时(是的,真的有这么本写于1932年的书,太巧了),偶然瞥到了一本叫《中国的一日》的书,简介里写:
《中国的一日》初版于1936年。它由一则征文启事而发轫,迅即在全国激起回响,“收到的来稿,以字数计,不下六百万言,以篇数计,在三千篇以上”。编委会从中“严格选取”四百六十九篇,计八十余万字,四个月后编辑成书,堪为当年文化街的一大盛事。它记录下了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里,全中国各个阶层、各种处境、各种职业的人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好先锋的记录尝试啊,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那部<Life in a Day>纪录片,里面记录的是世界各地的2011年7月24日
5.28
Norah的英文脱口秀互动系列视频也太有趣了,抓哏又快又准,为什么我竟然刚发现她
5.30
在B站看了《攻壳机动队》(真人版) ,看完想打个短评,结果发现自己在2017年4月14日已经评过了,而且还是去电影院看的……我完全失去了这段记忆,跟片中剧情形成了微妙的互文,不同的是我根本用不着成为某个邪恶计划的受害者,只需静待六年。